疾病预防心肌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炎性病变可累及心肌、间质、血管、心包或心内膜。其病因可以是各种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理化因素。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病因介绍

1.感染性因素

(1)病毒:病毒性心肌炎日见增多,已成为心肌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如肝炎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痘苗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艾滋病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引起的心肌炎较常见,而柯萨奇病毒又以病毒组中1~5型为多见。流行性感冒流行时发生的病毒性心肌炎者可高达57%,心肌病变多局限。肝炎病毒也可引起心肌损害。感染人类艾滋病病毒者约有10%发生临床上明显的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

()细菌:细菌感染中以白喉为最著;伤寒也不少见;二者都因细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心肌受损。心内或心包的细菌感染可延及心肌而引起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多。此外,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破伤风等时亦可发生心肌炎。

(3)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感染以斑疹伤寒为主,也可见于Q热。

(4)螺旋体感染:心肌的螺旋体感染以梅毒、钩端螺旋体为主。

(5)真菌:包括曲霉菌、酵母菌、念珠菌。组织原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败血症而侵犯心肌,引起炎症。

(6)原虫:多种原虫,包括锥虫、弓形体、疟疾、黑热病原虫等,也可侵入心肌,导致炎症。

(7)蠕虫:包括毛线虫、犬弓蛔虫、包囊虫、棘球绦虫、血吸虫、丝虫等,也可影响心肌。

.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

青霉素、磺胺类、甲基多巴、抗结核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依米丁、保太松、吲哚美辛、金霉素、利尿药都可因过敏或变态反应,而致心肌炎。牛痘和破伤风抗毒素都可因过敏而造成死亡。

3.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如低血钙、低血镁、高磷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也可引起心肌炎。

4.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

化学毒物或药物除通过过敏反应外,还可由直接毒性作用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依米丁、砷、三价锑、酒精、钴、去甲肾上腺素、磷、一氧化碳、汞、铅、蛇毒、蝎毒等都可引起心肌炎。心脏区过度放射照射也可引起心肌炎。

5.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有8%~50%病例有活动性心肌炎,类风湿患者尸检10%~0%见有并发非特异性间质性心肌炎,硬皮病和结节性多动脉炎都可并发心肌炎。

症状体征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病的全身症状,如困乏、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心肌炎本身有关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轻者可仅出现ST-T改变,无症状,重者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并可能有晕厥或发展至心源性昏厥,甚至可猝死。有症状者可主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气急、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肌痛、关节痛、尿少、尿闭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慢性心肌炎患者则除常见心律失常外,多数呈进行性心力衰竭。

体格检查时可见心脏扩大,有与体温不相称的心率增快或心率减慢。第一心音低钝,时有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急性期可能有瓣膜相对关闭不全的杂音,舒张期杂音常为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尚可有心包摩擦音、交替脉,各种心律失常及肺部啰音。急性期过后上述症状多消失。也可有肝大、下肢凹陷性水肿及血压下降等。

疾病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病理性Q波;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了解心律失常有重要帮助。

.X线检查

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状,心搏动减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变较轻者,心界可完全正常。发生心力衰竭时出现肺淤血征象、胸腔积液的征象。

3.超声心动图

可以判断是否有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包积液等。

4.血液检查

白血球计数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如CK、CKMB、TNI等在急性期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围。

5.心内膜心肌活检

可提供心肌炎的病理组织学证据,即心肌的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6.有条件者可做病毒分离或抗体测定

疾病诊断

心肌炎的诊断一般根据病因的特点、心脏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的心电图异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超声心动图的异常,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时做出。心肌炎的确切诊断需要病理组织学的证据,主要是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结果,因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而且有一定的操作风险,临床并不常规进行。在许多情况下心肌炎的诊断有相当难度,例如在病毒感染的病史不明显,而心肌坏死的标志物又正常的时候,即使有明确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心脏损害,心肌炎的诊断将难以确定。

治疗方法

心肌炎还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强调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和组织损伤。伴有心律失常,应卧床休息~4周,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严重心肌炎伴有心脏扩大者,应休息6个月至一年,直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1]分别采用针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免疫抑制剂并没有获得一致公认的临床疗效,故不推荐常规应用。激素的应用尚有争论,但重症心肌炎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源性休克者可以应用激素。必要时亦可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给药。

预后情况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于稳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动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变化,此种情况可持续存在,为急性期后心肌瘢痕形成所致,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而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死于上述各并发症。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难定,一般可以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月至1年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确的慢性患者与心肌病难区分。









































甲氧沙林搽剂
复方白芷酊价格大概得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byjj/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