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晕针刀的处理方法。①立即停止治疗,将未起的针刀一并迅速拔出,用创可贴保护针刀口;②扶患者去枕平卧,抬高双下肢,松开衣带,盖上薄被,打开门窗;③症轻者静卧片刻,或给予温开水即可恢复;④症重者,上述处理的基础上,点按或针刺人中、合谷、内关。必要时灸关元、气海;⑤如上述处理仍不效者,考虑吸氧或人工呼吸,静脉推注葡萄糖溶液。
2.在针刀施术中,如何避免晕针刀的发生?①对于首次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打消其顾虑;②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③治疗前询问病史,对有晕针史的患者及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要格外注意;④选择治疗点要精、少,操作手法要稳准轻巧;⑤患者在大饥、大饱、大醉、大渴、疲劳、过度紧张、大病初愈或天气恶劣时,不宜做针刀治疗;⑥对个别痛觉敏感部位,如手足部或操作起来复杂费时的部位可根据情况采取局麻,必要时配合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等;⑦体质较弱、术中反应强烈、术后有感疲乏者应在候诊室休息15—30分钟,待恢复至正常才可离开。
3.哪些原因可以导致断针刀的发生?①针刀质量不好,韧性较差;②针刀反复多次使用,在应力集中处易发生疲劳性断裂;③长期使用消毒液,或长期放置而发生氧化反应,或术后不及时清洁附有血迹的刀具,都会使针刀发生锈蚀,而操作前又疏于检查;④患者精神过于紧张,肌肉强烈收缩,或针刀松解时针感过于强烈,患者不能耐受而大幅度改变体位。⑤发生滞针时仍强行大幅度摆动针刀体或猛拔强抽。
4.在针刀施术中,正中神经损伤有什么表现?
答:桡侧3个半手指掌侧及相应指远节背面皮肤感觉障碍;前臂屈肌无力,桡侧3指不能屈曲,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日久可出现大鱼际萎缩,握拳无力,拇指与小指不能对捏。
5、试述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方法。
答:1、出现神经刺激损伤现象,应立即停止针刀操作。若患者疼痛、麻木明显,可局部先以麻醉药、类固醇类药、维生素B族药等配伍封闭。2、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口服中药,按照神经分布区进行治疗。3、局部轻柔按摩,在医生指导下加强功能锻炼。
6.简述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针刀操作。
答:①第一支针刀切开腓管后部的卡压点: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后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成45o角,与腓总神经走形方向平行,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骨面,针刀向前下方向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②第二支针刀切开腓管前部的卡压点: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前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成45o角,与腓总神经走行方向平行,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颈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面,针刀向前下方向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7.跖管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1、痛麻区域局限于跟骨内侧和足底;2、叩击内踝后方,足部针刺感可加剧;3、做足部极度背伸时,症重加重。
8.简述跖管综合征的针刀治疗。
答:①第一支针刀切开分裂韧带内踝部的起点:在内踝后缘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成45o角,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内踝后缘骨面,沿骨面向下探寻,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到达分裂韧带的起点,以提插刀法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②第一支针刀切开分裂韧带跟骨内侧的止点:在跟骨内侧面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成45o角,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内踝后缘骨面,沿骨面向下探寻,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到达分裂韧带的止点,向上下各铲剥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9.简述四边孔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患肢呈间歇性疼痛或麻痛,可播散至上臂、前臂和手部,部分病人感肩沉加重、肩部抬举无力,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史。
体征:①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时症状加重;②肩外展肌力下降,或肩外展时活动受限,患肢被动活动时正常并无疼痛感;③可伴有三角肌萎缩,其他肌肉正常;④从后方按压四边孔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⑤将肩关节置外旋位1分钟可诱发疼痛。
10.旋前圆肌综合征和腕管综合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鉴别?
两者临床表现相似,主要相同点:①腕部和前臂痛,②大鱼际肌肌力减弱,③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感觉异常。但旋前圆肌综合征无夜间痛,腕部Tinel征阴性,腕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掌皮支区感觉减退。
11.简述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表现?
(1)关节内强直:①开口困难②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③咬合关系错乱④髁状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2)关节外强直:①开口困难②口腔或颌面部瘢痕挛缩或缺损畸形③髁状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3)混合性强直:前面二者表现之综合。
12.简述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特别是口角、唇缘、鼻孔周围。患处往往先有感觉过敏和神经痛,随后出现潮红斑,继而变化成互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疱液澄清或混浊。陆续发疹,常依次沿神经呈带状分布,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皮损常发生早身体的一侧,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区排列,一般不超过中线。
13.简述椎间孔挤压试验操作重点。
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钳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14.简述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操作要点。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5.简述支腿抬高试验操作要点。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感觉;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着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6.试简述搭肩试验操作要点。
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者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体征,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17.简述挤压研磨试验操作内容。
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一手(或用膝部)固定腘窝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向下压足,使膝关节面靠紧,然后进行小腿旋转动作,如有疼痛,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18.简述骨纤维管卡压型神经卡压综合征包含哪几种类型。
①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②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③腕管综合征
④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⑤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⑥跖管综合征
19.简述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压痛点。
①在枕骨隆粗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即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有压痛
②项上线处有压痛
③在第二颈椎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有深压痛
④在其上的项上线处有浅压痛
20.简答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针刀操作方法。
答:针刀松解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的卡压点:在定位处进针刀,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下肢纵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肌肉,当患者又麻感时,即达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的部位,退针刀2cm,,将针刀体向内或者向外倾斜10°~15°,再进针刀,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达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的卡压点,以提插刀法向下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1cm。
21.简述纵行疏通剥离法的操作方法?
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走行一致,针刀体以皮肤为圆心,刀刃端在体表内做纵向的弧形运动,主要以刀刃及接近刀锋的部分针刀体为作用部位。其运动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范围根据病情而定,进针刀至剥离处组织,实际上已经做啦粘连等病变组织的切开,如果疏通阻力过大,可以沿着肌或腱等病变组织的纤维走行方向在予以切开,然后将可顺利进行纵行疏通。
22.简述提插切开剥离法?
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方向一致,刀刃到达病变部位后,切开第一刀,然后将针刀提至病变组织外,再向下插入,切开第二刀,一般提插3至5刀为宜,
23.腕管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检查?
患者出现桡侧三指半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和大鱼际肌萎缩四大症状中的一个或两个症状时要考虑该病,尤其伴有夜间因麻木而醒着更应高度怀疑该病。物理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主要包括两点辨别觉,单丝检查,震感检查,phalen检查,止血带实验,腰部叩击试验,其他检查
24.简述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桡侧三指半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这些症状也可在环指小指或腕管近端出现,掌部桡侧近端无感觉异常。
(2)常有夜间痛及反复腕关节后症状加重。
(3)患者常以腕痛,指无力,捏握物品障碍及物品不自主从手中掉下为主诉。
(4)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腕部的不适可向前臂,肘部甚至肩部放射,当症状进一步加重时,可出现精细动作受限,如拿硬币,系扣子困难。
25.在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中针刀操作主要有哪些步骤?
(1)正中神经入口卡压松解术,第一支针刀切开部分腕管近端腕横韧带尺侧,第二支针刀切开部分腕管近端腕横韧带桡侧。
(2)正中神经卡压出口松解术,针刀切开部分腕管远端腕横韧带
26.帽状腱膜挛缩的临床表现。
答:头部不适,紧箍感,通常为顶枕部胀痛发麻甚至反射至颞部,持续性钝痛,当受寒或推动病变部位时痛感加剧,可为针刺样。挛缩严重者可以压迫上述前后组的血管,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27.帽状腱膜挛缩的针刀治疗过程。
答:(1)体位坐位。
(2)体表定位用手触压头皮,一般可以寻找到3~4个病灶处的条索结节物,即为进针刀点。
(3)麻醉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针刀刀体与进针刀处颅骨骨面垂直,刀口线与帽状腱膜纤维走行方向一致,先给刀锋加适当的压力,不使刺破皮肤,推挤下面的血管神经,然后刺入,如果患者感觉受压处突然发胀发麻,这有可能触及神经,应偏斜少许再进针刀,刺入皮肤后到达病变点,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厘米,出针刀之后针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28.胸锁乳突肌肌腱炎的临床表现
答:一般都在睡眠起身后突然发作,患者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僵硬,勉强转动颈部回引起患侧颈部痉挛性疼痛。
29.胸锁乳突肌肌腱炎针刀治疗的注意事项。
答:(1)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部起点处时,应该在骨面上进行,针刀不可以偏离骨面,并应该严格松解范围,否则可能导致创伤性气胸。
(2)肌腹部松解时,针刀在肌腹内部寻找病变点,不可以穿过肌肉,否则容易引起出血。
30.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表现。
答:该病多累及单侧,双侧受累较少见。急性发作时,肩胛骨内侧缘上部有疼痛感,或在颈部上段出现疼痛拒按,经过休息或者自我制动后缓解,以后出现慢性症状。转为慢性后,迁延难愈,患侧上肢后伸受限,不能伸到背部瘙痒,患侧肩胛骨脊柱内侧缘上端和颈上段疼痛,不敢舒展躯干上段,睡眠时健侧向下,翻身困难,白日常有患侧抬肩畸形。
31.肩胛提肌损伤针刀治疗的注意事项。
答:1.止点松解:对于肥胖的病人,在确定肩胛骨内上角困难时,让病人上下活动肩关节,医生用拇指先摸到肩胛冈,然后向上寻找到肩胛骨的内上角,如果不能确定解剖位置,则不要盲目做针刀松解,否则容易造成创伤性气胸等严重后果。针刀操作时,一定要在骨面上执行,不要脱离骨面。
2.起点松解:必须熟悉颈部的精细解剖和立体解剖,掌握局部血管神经的走向,否则会引起椎动脉损伤或者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32.肩周炎的诊断要点?
答(1)患者多在40岁以上,以妇女多见。
(2)肩部疼痛,一般时间较长,且为渐进性。
(3)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
(4)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在肩部外展、后伸时最为明显。
33.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患者主诉肩部疼痛,不能梳头,严重者肩关节的任何活动都受限制,穿衣困难。有的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肩胛下肌在小结节止点处、肱二头肌长头经过结节间沟处、小圆肌的止点有明显压痛。
34.菱形肌损伤的注意事项?
答(1)做起止点松解时,必须先确定骨性标志,尤其脊柱缘的确定非常重要,方法是让病人上下活动肩胛骨,医生用拇指触摸到肩胛骨脊柱缘。切不可盲目做针刀松解,否则可能因为解剖位置不清,造成创伤性气胸等严重后果。针刀操作时,铲剥一定要在骨面上进行,不能脱离骨面。
(2)做肌腹部松解时,针刀在肋骨面上操作,切不可深入肋间,否则可引起创伤性气胸。
35.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诊断要点?
答(1)肩部有急慢性损伤史。
(2)喙突处有明显疼痛和压痛。
(3)上肢后伸、摸背和上举受限。
(4)注意和肩周炎及肩部其他软组织损伤疾患相鉴别。
36.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诊断要点?
答(1)有劳损史或外伤史。
(2)在肩前偏内下方约3cm处有疼痛或压痛。
(3)自主屈曲肘关节后,外旋、内旋上臂引起疼痛加剧。
(4)排除其他疾病。
37.针刀治疗的适应证。
答:针刀治疗的适应证有:
(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2)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等。
(3)损伤后遗症。
(4)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
(5)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
(6)瘢痕挛缩。
38.针刀治疗的禁忌证。
答:针刀治疗的禁忌证有:
(1)绝对禁忌证出、凝血机制异常者。
(2)相对禁忌证
①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深部有脓肿以及患者有倒向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在以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施行针刀手术。
②处于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
③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面施术时无法避开者,如果能掌握局部立体解剖学知识,选择可避开重要神经、血管的针刀手术入路,也可以实施针刀手术。
④体质极度虚弱者,可在身体有所恢复后施行针刀手术。
⑤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
⑥恶性肿瘤患者。
39.肱骨外上髁炎的针刀操作。
答:常规消毒铺巾,找到压痛点,针刀刀口线和伸腕值得纤维走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垂直刺入,至肱骨外上髁顶点,先纵疏横剥2~3刀,然后向前沿肱骨外上髁前面的骨面紧贴骨面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1㎝。再提针刀于皮下,顺前臂肌肉肌纤维方向,向前臂方向提插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之间的粘连后,拨出针刀。
40.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针刀操作。
答:常规消毒后,针刀刀口线和桡动脉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刺入,感觉刀下有韧性感,用提拨插刀法在纤维鞘管上切2~3刀,然后针刀达骨面,在腱鞘内纵疏横剥2~3刀后,用创可贴覆盖针刀口。
41.腕背侧腱鞘囊肿的针刀操作。
答:于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伸指伸腕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休与皮肤成90°角刺入。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刺破囊壁时有一落空感,此时缓慢进针刀,感觉刀下有轻微阻塞感时,即到了腱鞘囊肿的基底部,也是囊肿的生发组织层,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以破坏囊肿的生发细胞层,然后稍提针刀,按“十”字形分别穿破囊壁四周后出针刀。针刀口以创可贴覆盖。
42.简述针刀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进针点。
答:第一次治疗:
第一支:松懈T6—T7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第二支:松懈T7左侧肋横突关节囊韧带。
第三支:松懈T7右侧肋横突关节囊韧带。
第二、三次治疗分别松懈T7—T8、T8—T9棘上、棘间韧带、肋横突关节囊韧带。
43.简述棘上韧带损伤的诊断要点。
答:1.腰背部有损伤史和劳损史。
(1)2.腰棘突疼痛,弯腰加重。
(2)3.病变棘突可触及硬结、局部钝痛和压痛。
(3)4.抬物试验阳性。
(4)5.X线检查无异常。
44.简述骶腰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和针刀治疗进针点。
答:临床表现:
第5腰椎两侧或一侧深在性疼痛,患者只能指出疼痛部位,不能指出明显的痛点。腰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受限,搬重物时容易引起剧痛。
进针点:
第一支针刀松解第4、5腰椎横突。
第二支针刀松解髂嵴的内唇后半。
45.简述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针刀操作。
答: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横突骨面,针刀体向外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达腰三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横突尖的粘连瘢痕2~3刀,深度不超过0.5cm,以松解腰肋韧带在横突尖的粘连和瘢痕。然后,调转刀口线90度,沿腰3横突上下缘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深度不超过0.5cm,以切开横突间韧带。
46.简述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针刀操作。
答:第1支针刀松解鹅足囊: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小腿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鹅足囊部骨面,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第2支针刀松解胫侧副韧带起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大腿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韧带起点骨面,向上向下各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第°支针刀松解胫侧副韧带止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大腿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胫骨内侧髁内侧面韧带的止点骨面,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47.简述跟痛证的针刀操作过程。
答:第一支针刀松解跟骨结节前下缘压痛点(跖腱膜的中央部):在压痛点定位,从跟骨结节前下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前下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第二支针刀松解跟骨结节内缘压痛点(跖腱膜的内侧部):在第一支针刀内侧2cm的压痛点定位,从跟骨结节内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内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48.简述针刀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进刀位置。
答:第一次松解T4~T5、T5~T6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肋横突关节囊韧带。第二次松解T3~
T4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肋横突关节囊韧带。第三次针刀松解T4~T6周围的压痛点或痛性结节。第四次针刀调节相关电生理线路,取双侧厥阴心俞穴、心俞穴、间使穴进行针刀治疗。
49.简述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
答: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网眼理论、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经络理论的新探索、脊柱区带病因病理学理论、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
50.简述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与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的关系。
答:动态平衡颈椎病与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是两种类型在临床上相对独立,动态平衡失调型影像学没有名明显改变,针刀治疗相对简单,治疗疗程短,治疗点确定,而力平衡失调型则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针灸治疗相对复杂,治疗疗程长,治疗点复杂。联系是: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发病初期,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成为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
51.简述针刀医学中是如何将颈椎病分型的?
答:针刀医学中,将颈椎病分为动态平衡颈椎病与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在代偿过程中压迫了神经、血管,从而引起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再分为项韧带挛缩型和椎枕肌损伤型;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是软组织损伤后,引起颈椎关节错位,从而引发的临床表现,这种类型包括各种骨关节的错位,可以再分为寰枢关节移位型、钩椎关节移位型、椎体仰旋移位型、椎体俯旋移位型。
52.简述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答:颈项部疼痛不适;长期低头工作或高枕睡眠,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外伤史;项韧带分布区或附着处有压痛点;过度前屈或后伸会引起颈项部疼痛加剧;合并前斜角肌及副神经损伤时,可出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53.简述椎枕肌损伤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答:?眩晕多伴有复视、耳鸣、恶心呕吐等。?头痛,多位于枕部、枕顶部或颞部,呈跳痛、灼痛或胀痛。?眼部症状:如视力减退、黑矇、幻视、失明等。④猝倒⑤感觉障碍
54.简述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个重要步骤。
答:?L3、L4、L5棘上和棘间韧带松解。?针刀松解横突和椎间孔外口。?针刀通过黄韧带松解神经根管内口。④髂腰韧带松解。⑤骶髂肌起点松解。
55.简述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的“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的区别。
答: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的大部分操作是相同的,只是在作椎管内口松解时有所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口松解只松解到椎间孔内口、盘黄间隙即可,而腰椎管狭窄症则需要松解侧隐窝周围与神经根的粘连和瘢痕。
56.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答:针刀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引起膝关节的力平衡失调所致
57.如何将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答:强脊的特点是:男性青壮年多发;与遗传和基因有关;血清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脊柱X片呈竹节样改变,手足关节极少受累;如四肢关节受累,大多为非对称性,且多为下肢关节;属良性自限性疾病,发展为严重全身性强直者占极少数。
58.如何将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答:骨性关节炎的特点是:可起病于20-30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几乎普遍存在;受累关节疼痛,无发热。无压痛,疼痛在劳累后加重,可侵犯四肢关节和脊柱;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X片可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呈象牙质变性、边缘性骨赘及囊性变,无侵蚀性病变。
59.针刀医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答:采用以针刀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包括:针刀松解术、脊椎牵引、手法整复、中西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60.创伤性肘关节强直的病因病理机制是什么?
答:肘关节骨折后,复位固定不当;创伤后治疗不当,如长期固定、强力活动、按摩等;肘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的损伤引起广泛、严重的粘连瘢痕;骨化性肌炎。
61.简述创伤性腕关节强直诊断要点。
答:腕关节呈屈曲畸形,主、被动活动部分或全部丧失;X线检查显示腕关节的关节腔狭窄,甚至模糊不清,有骨小梁通过。
62.针刀医学中痛经的病因病理机制是什么?
答:针刀医学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支配盆腔的骶神经受到卡压及人体电生理线路功能紊乱引起人体内生化成分的改变所致。
63.针刀医学中慢性盆腔炎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答:针刀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慢性软组织损伤、脊柱区带病理变化和电生理线路紊乱导致支配内生殖器的神经电流量异常所致的一种慢性疾病。
64.小儿先天性斜颈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畸形表现为头颈斜向患侧,而脸转向对侧并后仰;新生儿胸锁乳突肌挛缩可触及梭形纤维肿块,肿块可在3--4个月内自行消退,胸锁乳突肌变短并挛缩。随年龄增长上述畸形加重,且邻近器官产生继发畸形;头面五官不对称;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斜颈相鉴别。
65.简述手法治疗小儿膝内翻与膝外翻的区别。
答:需用固定矫形支架,不需“即刻手法”治疗,而用一般的推拿按摩手法。小儿膝外翻的矫形器固定与“O”形腿相同,只是受力点不一样,因此必须在踝关节外侧上缘和大腿上段外侧缘垫好棉花或海棉。
论述
1.试论述棘间韧带损伤的针刀治疗。
答:⑴体位:患者俯卧,肌肉放松。
⑵体表定位:棘突
⑶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⑷针刀操作:在患者自诉疼痛的棘突间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进刀平面垂直刺入1cm左右,当刀下有坚韧感,患者诉有酸胀感时,即为病变部位,先纵疏横剥2~3刀,再将针刀体倾斜和脊柱纵轴垂直,在上一椎骨棘突的下缘和下一椎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疏横剥2~3刀后,拔出针刀。
2.胸锁乳突肌肌腱炎的针刀治疗过程。
答:(1)体位卧位头偏向对侧
(2)体表定位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肌腹部压痛点
(3)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定点麻醉。
(4)针刀操作
第一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的起点压到肌肉起点的压痛点,使刀口线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60度角刺入,到达胸骨肌肉起点处,调转刀口线90度,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垂直,在骨面上向内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厘米,出针刀后,针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第二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锁骨部起点:压到肌肉锁骨头起点的压痛点,使刀口线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一致,使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刺入,到达胸锁乳突肌锁骨起点处,调转刀口线90度,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垂直,在骨面上向内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厘米,出针刀后,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第三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止点:如果如果疼痛,压痛点在肌肉止点,在患侧压痛点处进针刀,刀体与枕骨面呈90度刺入,到达乳突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度,在乳突骨面上向乳突尖方向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厘米,出针刀后,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第四支针刀松解肌腹部压痛点:在胸锁乳突肌肌腹部寻找压痛点或者痛性结节,使刀口线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角刺入,至有落空感后再刺入肌肉内,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厘米。
两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同时出现症状时,如果压痛点少,病人能够承受手术,可以在一侧手术完成后,将头转向对侧,在做另一侧手术,如果压痛点多,或者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时,下次再松解。
3.肩胛提肌损伤的针刀治疗过程。
答:(1)体位俯卧低头位。
(2)体表定位肩胛提肌起止点。
(3)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
第一支针刀松解肩胛提肌止点:如果压痛点在肩胛骨内上角的边缘,使刀口线方向和肩胛提肌肌纤维方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方向刺入,到达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度,向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铲剥2~3刀,即可出针刀。
第二支针刀松解肩胛提肌起点:如果压痛点在肩胛提肌的起点处,在颈椎横突部进针刀,使刀口线方向和颈椎纵轴平行刺入,到达横突尖部时,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向剥离,注意刀刃始终在横突尖部骨面上进行。
4.屈指肌腱鞘炎的针刀治疗
答:(1)体位坐位,拇指外展位,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疗台上。
(2)体表定位用甲紫溶液在手指远端掌横纹处触到串珠状硬结处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刀点。
(3)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
①第1支针刀松解拇指屈指腱鞘炎:于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拇指屈指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刺入。通过皮肤达皮下组织即有一落空感,此时将针刀体向拇指近端倾斜,使针刀体与拇指皮肤面成0°角,针刀下寻找到环形卡压腱鞘近侧后,用提插刀法向环形卡压腱鞘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②第2支针刀松解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屈指腱鞘炎:于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四指屈指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刺入。通过皮肤达皮下组织有一落空感,此时将针刀体向四指近侧倾斜,使针刀体与拇指皮肤面成0°角,针刀下寻找到环形卡压腱鞘近侧后,用提插刀法向环形卡压腱鞘2~3刀,范围不超过0.5㎝。
(5)注意事项
①针刀松解拇指的纤维鞘时,由于拇指处于外展位,拇指肌腱的走行方向与其他四指肌腱的走行方向不一致,所以针刀体要与拇指的肌腱走行一致,而不能与其他四指的肌腱走行方向一致。反之,在做其他四指的纤维鞘切开时,针刀体要与四指的肌腱走行方向一致,而不能与拇指肌腱的走行方向一致,否则容易切断肌腱,导致针刀手术失败,引起医疗事故的发生。
②针刀不要在骨面上进行切割,因为环形卡压纤维鞘较厚,如想通过在骨面上的纵疏横剥将卡压环铲开,针刀必然要经过肌腱到骨面,纵疏横剥对肌腱的损伤就会明显加大,造成术后反应加重,功能恢复明显延长。
5.肩周炎的针刀治疗?
答:1.针刀治疗——“C”形针刀松解术
2.体位:端坐位。
3.体表定位:用甲紫溶液分别在病变关键点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4.麻醉:轻度病人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中、重度病人由麻醉师操作,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5.针刀操作:
(1)第1支针刀松解肱二头肌短头的起点——喙突顶点的外1
3: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喙突顶点外1
3骨面,纵疏横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2)第2支针刀松解肩胛下肌止点——小结节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肱骨小结节骨面,纵疏横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3)第3支针刀松解肱二头肌长头在结节间沟的粘连: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肱骨结节间沟前面的骨面,先用提插刀法提插松解2刀,切开肱横韧带,然后顺结节间沟前臂,向后做弧形铲剥2刀。
(4)第4支针刀松解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后下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肱骨大结节后下方的小圆肌止点,用提插刀法提插松解2刀,出针刀后,用创可贴覆盖针刀口。
6.试述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针刀治疗操作
临床表现:患肢呈间歇性疼痛或麻痛,可播散至上臂、前臂和手部,部分病人感肩沉加重、肩部抬举无力,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史。体格检查可表现为: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时症状加重;肩外展肌力下降,或肩外展时活动受限,患肢被动活动时正常并无疼痛感;可伴有三角肌萎缩,其他肌肉正常;从后方按压四边孔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将肩关节置外旋位1分钟可诱发疼痛。
针刀治疗:患者取坐位,1%利多卡因在四边孔局部麻醉。
针刀切开部分四边孔粘连筋膜和瘢痕:在四边孔Tinel征阳性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足底纵轴一致,严格
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达四边孔,以提插刀法切割2-4刀,范围不超过0.5cm,然后再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cm。
7.试述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针刀治疗操作、护理及注意事项。
针刀治疗:患者取坐位,颞下颌关节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①第1支针刀松解颞下颌关节颞骨下颌窝处的粘连瘢痕:嘱患者做张口运动,确定颞骨下颌窝,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垂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至有落空感时即达颞下颌关节间隙,此时针刀向上寻找到的骨性结构即为颞骨的下颌关节窝,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②第2支针刀松解颞下颌关节下颌骨上颌头处的粘连瘢痕:嘱患者做张口运动,确定颞骨下颌窝,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垂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至有落空感时即达颞下颌关节间隙,嘱患者再做张口运动,针刀向下寻找移动的下颌骨的上颌头,在其骨面上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护理:针刀术后3日内,进软食,做咀嚼口香糖等小幅度饿开口功能运动。
术后第4日开始进行有规律的被动开口练习,即以拇指和食指分别抵于上下前牙辅助开口,其幅度以患者可以忍受为限,每日练习3-6次,每次10分钟。
术后7-10日开始应用开口器进行较大强度的开口训练。练习强度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度。取下开口器后患者进行闭口咬合练习以恢复咀嚼肌运动功能。
8.请论述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方法。
⑴体位俯卧位
⑵体表定位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出。
⑶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⑷针刀操作
①第一支针刀松解左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的卡压:在枕骨粗隆与左侧乳突连线的内1/3处定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②第二支针刀松解右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出的卡压
⑸在做针刀松解时,针刀体应向脚侧倾斜,与纵轴呈45°角,与枕骨面垂直,不能与纵轴垂直,否则有损伤椎管的危险。
9.请论述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方法。
⑴体位俯卧位
⑵体表定位肩胛冈中点上方1㎝,肩胛冈中、外1/3下方。
⑶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⑷针刀操作
①第一支针刀松解肩胛上横韧带:在肩胛冈中点上方1㎝,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冈上肌肌纤维方向垂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肩胛骨冈上窝骨面,然后用针刀向上探寻,当有落空感时即达肩胛骨的肩胛上切迹,退针刀0.5㎝至骨面上,有提插刀法沿肩胛上切迹向前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②第二支针刀松解肩胛下横韧带:在肩胛冈中、外1/3下方酸、麻、胀痛明显处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冈下肌肌纤维方向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肩胛骨冈下窝骨面,在骨面上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⑸注意事项在做肩胛骨上横韧带针刀松解时,针刀沿肩胛骨冈上窝的骨面向上去寻找肩胛上切迹,此法安全,无危险性。
10.述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具体操作过程
(1)体位仰卧位
(2)体表定位第三腰椎横突点,髂脊中后部。
(3)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
①第一支针刀松解腰3横突的粘连瘢痕:从腰3棘突中点旁开3厘米,在此定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横突骨面,针刀体向外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达腰3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横突尖的粘连瘢痕2至3刀,深度不超过5毫米,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在横突尖部的粘连和瘢痕。
②第二支针刀松解臀上皮神经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在髂脊中后部压痛点定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髂骨骨面,针刀体向上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达髂脊上缘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在此纵疏横剥2到3刀,深度不超过1厘米,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