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肌红蛋白(Mb)尿 正常人尿中含量甚微,故不能从尿中检出。当机体心肌或骨骼肌组织发生严重损伤时,尿Mb检查呈阳性,称为肌红蛋白尿。 病因: ①创伤:如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造成肌肉严重损伤者。 ②肌肉疾病:如原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 ③心肌梗死(MI):引起心肌组织广泛坏死,尿肌红蛋白测定可能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④代谢性疾病:如恶性高热、肌糖原积累病。 ⑤缺血性肌损伤:如剧烈运动后或长途行军后、惊厥性疾病发作等。 肌红蛋白尿与血红蛋白尿区别:由于肌肉损伤也常伴有红细胞破坏,故肌红蛋白尿同时也伴有血红蛋白尿。所以,应注意Mb与Hb的区别:①颜色:肌红蛋白尿呈粉红色、暗褐色。②溶解性:Mb能溶于8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中,而Hb则不溶。 (4)胆红素尿 胆红素尿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产生的泡沫亦呈黄色。此点可与正常尿或药物性深黄色尿鉴别,后者尿振荡后泡沫呈乳白色。胆红素尿不宜在空气中久置。胆红素尿,可见于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 (5)乳糜尿 1)定义和机制: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中,尿呈乳白色混浊称为乳糜尿。乳糜尿产生的机制:①泌尿系淋巴管破裂:多因淋巴循环受阻,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逆流进入泌尿系统淋巴管,致使淋巴管内压不断增高而破裂,淋巴液进入尿中所致。②深部淋巴管阻塞:乳糜液不能流入乳糜池,而逆流到泌尿系统淋巴管所致。 2)常见疾病:乳糜尿多为丝虫病所致,少数为腹膜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及肾病综合征等。 3)鉴别特点:①乳糜试验:在尿中加入等量乙醚或氯仿,提取乳糜,用苏丹Ⅲ染色,可呈阳性。②与脓尿与菌尿鉴别:乳糜尿以脂肪颗粒为主,少见血细胞、脓细胞、细菌。 (6)脓尿与菌尿 1)定义:①脓尿:常含有脓丝状悬浮物,放置后可有云絮状沉淀。②菌尿:尿内含大量的细菌;多呈云雾状,静置后也不下沉。2)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3)鉴别试验:①镜检:脓尿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及成堆的脓细胞;菌尿则是以细菌为主。②蛋白定性:脓尿、菌尿均为阳性,且不论加热或加酸,其混浊度均不消失。 (7)结晶尿 1)常见类型:①磷酸盐和碳酸盐:使尿呈淡灰色、白色混浊。②尿酸盐:析出后尿呈淡粉红色混浊或沉淀。 2)与脓尿、菌尿鉴别:①加热法:混浊消失多为结晶尿。产生沉淀可能是脓尿、菌尿。②加酸或加碱:磷酸盐和碳酸盐尿,加入5%~10%乙酸数滴,混浊可消失;如同时有气泡产生则多为碳酸盐结晶。③镜检:可见大量盐类结晶;脓尿、菌尿,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白细胞、细菌。④蛋白定性:为阴性,而脓尿、菌尿多为阳性。3)与乳糜尿鉴别:可用乳糜试验加以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 要点7: 尿比密测定 (一)方法学评价 1.化学试带法:测定简便,不受高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质或放射造影剂的影响,但精度差,只用作过筛试验。 2.尿比密计法:现已很少使用。 3.折射计法:具有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1滴尿)等优点。折射计法被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和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CCLS)建议作为参考方法。 (二)质量控制 1.化学试带法:①使用与仪器匹配、合格、有效期内的试带。②每天用标准色条进行校准。③如尿pH>7.0,测定值应增高0.。④试带法对过高或过低的尿比密不敏感,应以折射计法为参考。⑤评价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时,应进行连续多次测定才有可靠价值。 2.尿比密计法:尿比密计要通过校正后使用、测定时尿量要足,液面应消除泡沫、需要尿温度、蛋白尿、糖尿的校正。 3.其他方法折射计法:测尿前要按操作时室温进行温度补偿调校。 (三)参考值: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1.~1.;随机尿成人:1.~1.(至少有1次在1.或以上,1次在1.或以下);新生儿:1.~1.。 (四)临床意义 尿比密测定是临床上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常用的指标。 1.高比密尿 (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少尿期。 (2)肾前性少尿疾病,如肝病、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以及糖尿病、蛋白尿、使用放射造影剂等。 2.低比密尿(1)定义:尿比密常<1.时,称为低比密尿或低张尿。如尿比密固定在1.±0.(与肾小球滤过液比密接近)者,称为等渗尿或等张尿,提示肾脏稀释浓缩功能严重损害。(2)见于:①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等。②尿崩症:常低比密尿(SG<1.),尿比密测定有助于多尿时糖尿病与尿崩症的鉴别。 要点8: 尿渗量测定 (一)尿渗量 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等)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到尿中所有溶质颗粒的总数量。尿渗量主要与尿中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而与颗粒大小关系不大。尿渗量能较好地反映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更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好的指标。 (二)临床意义 1.减低 见于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 2.显著减低 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慢性间质性肾病患者,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可明显减低。 要点9: 尿气味 (一)正常尿 新鲜尿具有微弱芳香气味,如尿标本置放时间过久或冷藏时间过长,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食用葱、蒜、咖喱、韭菜,饮酒过多或服某些药物可有特殊异味。 (二)病理性尿新鲜排出的尿即有氨臭味,见于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等。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腐臭味见于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癌患者。大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者。“老鼠尿”样臭味见于苯丙酮尿症。 例题 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A.硫酸盐 B.磷酸盐 C.肌酐 D.尿素 E.尿酸
[答疑编号]
C
哪种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滤过 A.β2-微球蛋白 B.α1-微球蛋白 C.本周蛋白 D.白蛋白 E.球蛋白
[答疑编号]
E
关于尿渗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映溶解在尿液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数量的一种指标 B.与尿液中溶质颗粒数量有关 C.与颗粒大小关系很大 D.与颗粒的电荷有关 E.是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较好的指标
[答疑编号]
C
胆红素尿的典型的外观特点是呈 A.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也呈黄色 B.绿黄色,振荡后泡沫也呈黄色 C.深黄色,振荡后无泡沫 D.淡黄色,振荡后泡沫也呈黄色 E.浅黄色,振荡后无泡沫
[答疑编号]
A
白癜风怎样治疗广西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