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ldquo抗核抗体rdquo

王小五

俞医生,您快帮我看看我的抗核抗体阳性,是不是得了风湿病啊?

俞医生

抗核抗体阳性不一定就是风湿病,这得辩证看待......

何为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核酸、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和各种蛋白酶等多种物质的自身抗体。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除细胞核外,细胞质和细胞器中也普遍存在,故现在对抗核抗体靶抗原的理解已从传统的细胞核扩大到整个细胞。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ANA区分开:(一)抗DNA抗体(包括抗单链及抗双链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抗组蛋白亚单位H1、H2A、H2B、H3、H4及其复合物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1)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2)抗染色体DNA蛋白抗体:抗着丝点抗体;(四)抗核仁抗体(抗RNA多聚酶、原纤维蛋白等抗体);(五)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抗核孔复合物、板层素、线粒体、高尔基体等抗体)。

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

ANA主要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筛查试验,因为低效价的ANA可在感染、肿瘤及正常人中出现。

常用抗核抗体检测方法1.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总ANA最常用的方法是荧光免疫组化法。

原理是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可以特异地和核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为IgG),再与荧光标记抗人IgG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亮绿色荧光为阳性。免疫荧光法特异性高,敏感性亦不低。

2.放射免疫法常用检测抗DNA抗体,有Farr法及过滤法,其敏感性、特异性介于免疫荧光法与ELISA法之间。

3.ELISA临床上主要是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其敏感性高,特异性不如免疫荧光法。

4.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先将混合抗原作凝胶电泳,分离开不同的区带,然将这些带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最后用酸标抗体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由于该试验不需纯化的单个抗原,可在同一固相上作多项分析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故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如检测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及SS-B抗体等。

5.另外,还可用传统的琼脂双向扩散法、对流免疫电泳法、间接血凝法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ANA常见核型及临床意义

常见的免疫荧光法杭核抗体核型有以下几种:(1)均质型(H型):核质染色均匀,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有关,许多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中可有此抗核抗体;(2)斑点型(S型):核内散布大小不等的着染荧光的斑点,与此型相关的抗体为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是有抗Sm抗体,抗SSB/La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等多种抗体组成,呈现此型的血清应进一步做相关特异性抗体的检测。(3)核膜型,或称周边型(M型):核的边缘部分荧光着染较强,中心厚,发暗,与此型相对应的为抗双链DNA抗体,多见于SLE,特别是狼疮肾炎的患者;(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此类型与核内的核抗体抗体有关,这种抗体多见于SLE患者,此外,系统性硬化症阳性率可达到40%;(5)着丝点型:此类核型必须以组织培养细胞为底物才能检测到。染色特点为分裂象的细胞核、核膜消失,染色体向两端整齐排列,着丝点部位着染荧光,荧光斑点不会超过染色体数,限制发现其主要与雷诺现象有相关性。

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病阳性率

1.ANA主要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筛查试验,因为低效价的ANA可在感染、肿瘤及正常人中出现,未加稀释的正常人血清约1/3也可呈阳性反应,因此ANA>1:80才有临床意义。

2.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类风湿性关节炎(RA,20%~5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99%)、干燥综合症(SS,20%~60%)、全身性硬皮病(30)、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0%~30%)、但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

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ANA阳性与疾病的活动性可无平行关系,即使高效价ANA也不一定提示病情严重。

1.抗DNA抗体:抗DNA抗体主要为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主要见于SLE患者,是SLE特异性抗体,也是SLE的分类诊断标准之一。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不仅表示疾病的活动性,而且提示疾病累及肾脏的可能性。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肾炎的危险性高12倍。低效价的抗ds-DNA抗体也可在多种疾病甚至正常人中出现。

2.ENA抗体谱:

①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为SLE的诊断指标之一,在SLE中阳性率为30%,对于早期、不典型SLE或经治疗缓解后SLE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②抗nRNP抗体: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几乎均为阳性,且效价很高。此种抗体阳性的患者,常有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趾)端硬化。

③抗SSA/Ro抗体:主要在胞质中存在,其分子量有52kD和60kD。近期研究发现52kD对干燥综合征特异性不佳,还可见于干燥综合征外的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

④抗SSB/La抗体:与干燥综合征相关,在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中叫抗SSA抗体更为特。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抗SSA和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60%和40%,在其他风湿性疾病中,该两种抗体也可出现,且常提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存在。抗SSB和抗SSA抗体经常相伴出现,也有抗SSA抗体单独出现,但单独出现抗SSB抗体的很少。

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阳性,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且常与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光过敏、皮损、紫癜等症状相关。

⑤抗Scl-70抗体:硬皮病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40%,此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危险性大。

⑥抗JO-1抗体:目前被认为是炎性肌病的标记性抗体,在多发性肌炎阳性率为20%,皮肌炎阳性率为10%,此抗体阳性的患者,常有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对称性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发热等一组特殊综合征,被称为抗JO-1抗体综合征。

⑦抗rRNP抗体:常在SLE活动期存在,且与中枢神经症状相关,与抗ds-DNA抗体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抗rRNP抗体不会随病情的缓解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可转阴。

3.抗组蛋白抗体:可以在多种风湿性疾病中出现,其中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0%以上,在服用异烟肼和SLE患者中效价最高。

4.抗着丝点抗体:80%的Crest综合征(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有此抗体。此抗体与雷诺现象,皮肤硬化相关。部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也发现存在此抗体,这部分患者可能伴发或者发展为硬化症。

5.抗核仁抗体:与硬皮病有关。

6.抗DNP抗体:为SLE的筛查试验,在SLE活动期阳性率80-90%,非活动期20%,其他风湿性疾病中阳性率较低,正常人阴性。

健康人会出现ANA阳性吗?

1.普通人群中ANAs阳性十分常见。研究发现,有超过2%的人群会出现原本认为异常的ANAs滴度。

不同地区的研究发现,约有四分之一的个体存在至少为低滴度(即免疫荧光法滴度≥1:40)的自身抗体阳性。使用标准的免疫荧光法检测健康人群发现,约有5%健康人存在≥1:的ANAs阳性,其胞核染色主要为斑点型。2.事实上,ANAs中的一些特异性成分可能更多见于健康人而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有研究发现,斑点型的自身抗体存在于近9%的健康人中,而SLE患者的阳性率仅为3%。在该研究中,有6%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斑点型自身抗体阳性,其阳性率位列健康人群之后排第二位,甚至排在SLE之前。这也提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临床表现正常的个体存在未被发现的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

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ANAs≥1:40阳性的健康人群中,女性占主要部分,尤以四十至六十岁的女性为主,40-49岁为峰值。尚有一些研究发现,超高滴度的ANAs可能仅见于女性。

众所周知,SLE中的女性患者占总数的80-90%,ANAs阳性以女性多见这一特征,印证了健康人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与疾病发病率差异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4.女性患者容易出现抗细胞核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其高发SLE的原因。然而对于大多数ANAs阳性的女性来说,终其一生可能均未发生SLE,这从另一个侧面提示,SLE疾病以外的抗细胞核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为女性带来有益的免疫应答。

5.ANAs阳性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不如其与性别之间相关性那么明确。年的一项研究报道称,ANAs阳性率与年龄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在>70岁的个体中ANAs的阳性率最高,但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年龄与ANAs表达之间没有相关性。药物介导的ANAs阳性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但如发生在年轻人群中(尤其在<40岁的年轻人),则需警惕其发展为结缔组织疾病的可能性。

6.一些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byjj/13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