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前言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季节又来了,我们来一起做好准备吧~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以发热和痛性丘疹-囊泡-溃疡性口腔黏膜疹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以口腔黏膜疹、手足(也可能在其他部位,比如膝部、臀部)的斑疹、斑丘疹和囊泡状皮疹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它们的命名都很简单直观,病如其名,很直观,想记不住都难。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病因是什么?

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如下表)。其中Enterovirus71(EV71)是引起重症的主要病毒。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生于什么季节?

它们可发生于全年,夏季和早秋是高发期。

它们是怎么传播的?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通俗讲就是生病的人和没有生病但是携带病毒的人都有传染性(尤其后者,这种人防不胜防,也许就在你身边)。

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说话时空气中细小看不见的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他们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什么人比较容易患病?

多发生于小于5~7岁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当然了,较大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也都是可能会发病的,只是概率很低。

它们的潜伏期是多久?

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它们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发热、口痛、口腔疱疹(可发生于腭舌弓、软腭、扁桃体、悬雍垂、颊粘膜、牙龈等处)。部分孩子可能不伴发热。

口腔黏膜疹开始为红斑状斑疹,之后进展为水疱,周围有一条细细的红斑状晕环。水疱的直径常为1-5mm,但也可能更大。水疱迅速破裂,继而形成有灰黄色基底和红斑状边缘的浅表溃疡。溃疡的直径范围通常为1-10mm(有直径为20mm的报道)。

手足口病——在疱疹性咽峡炎的基础上+手足(也可能在其他部位,比如膝部、臀部)斑疹、斑丘疹和囊泡状皮疹。部分孩子可不伴发热。

另外,它们还可能会有流涎、呕吐、易激怒(因为口痛),流涕、咳嗽、腹痛、腹泻等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目前没有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特效药,这是一个自限性疾病(意思是自己会好),病程大概7~10天左右。主要处理方式是让孩子舒适、对症处理:

?注意休息,这对提高孩子免疫力、恢复体力非常重要;

?注意监测体温,腋温>38.5℃(或口温、耳温>39℃)时用退热药(儿童比较安全的退烧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饮食方面要柔软、清淡、营养;补充足够的水分,凉一些的水比热水对咽喉的刺激更小;如果孩子口腔痛疼拒绝进食,可以试着食用冰棍、冰淇淋,一来有一定止痛作用,二来可以补充一定热量;

?如果孩子皮疹瘙痒,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或局部冷敷以缓解。

?如果孩子有频繁咳嗽、腹泻等情况,酌情给予对症处理(即减轻咳嗽的药物,益生菌、口服补液盐等)。

有些家长会问了:啥?!就开这么点药,你是不是假医生?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治疗——酌情退烧(或者口痛严重的孩子酌情使用退烧药缓解疼痛),皮肤不适的孩子缓解瘙痒,频繁咳嗽、腹泻的孩子酌情对症处理——对于判断没有并发症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这些就够了。

有些家长还是会担心:不用输液吗?什么情况需要输液?

?我的回答:是的,不用。除非孩子因为口痛不吃不喝,又在反复发烧,出现脱水症状,才考虑酌情给予输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需要及时就诊:

1)超过24小时持续高热(超过39℃)不退,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

2)不吃不喝,或尿量明显减少(≥12小时无尿);

3)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4)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皮肤出现花斑、大汗淋漓;

5)频繁呕吐,特别是呈喷射状吐;

6)头痛难忍;

7)四肢抖动或惊跳,站立不稳;

8)频繁咳嗽、气喘、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9)频繁腹泻。

——出现这些情况提示孩子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脱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肌炎、肺出血、急性喉炎)的可能性大,应及时就诊,进一步检查、对症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可以预防这些严重并发症呢?

?很遗憾,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或治疗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发生重症——如果有,教科书、指南里都会明确写出来指导临床医生的。

比较合适的建议,就是让孩子多安静休息,注意补充液体、补充能量(即不要让孩子饿着、渴着),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就诊,由医生来进一步判断情况。

这个图表是WHO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诊疗策略,里面也提到,对于手足口病轻症,给予的处理就是解热止痛药+充足的液体摄入,教育家长注意警示体征,接下来的7天里每1~2天到门诊随诊。

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根据症状判断,符合上述典型表现的即可诊断。极少数重症病例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EV71病毒感染的病例发生重症的概率相对其他病毒偏高,所以可能会在疾病高发期给予门诊患儿常规予查EV71(可通过鼻咽拭子、大便检测、或血清检测来判断),阳性者注意随访,判断是否有重症可能。——但UPTODTE认为,对于无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儿童,一般不需要确定具体的病毒病因;但若诊断不确定(如孤立性皮疹)和诊断会影响治疗(如,非典型手足口病vs疱疹性湿疹)时以及对于有并发症的儿童,可能需要确定具体的病毒病因。

血常规在一些门诊也可能会被常规推荐。这个我保留态度。对于轻症患儿,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另外,有些医生会根据血象偏高来给这些患儿开具抗生素——这个我不认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对病情并无益处。

年龄较小的孩子(<3岁),门诊要交代家长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复诊,酌情考虑检测血常规、血糖、生化、血压等相关检查,是比较妥的。

孩子出现疑似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疑似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症状,应当找儿科医生面诊一次,判断是否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是否有严重合并症可能。若判断为轻症的,回家休息、观察;若判断为重症或可疑重症的,予住院观察、对症处理。

孩子得过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之后还会再得病吗?

正如之前所说,它们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加上病毒可能会变异,所以孩子可能会反复患病(道理同“感冒”,得过感冒的人还是会再次感冒)。

居家怎么预防?

关键是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的水洗手(可以参考下图的七步洗手法,把手上皮肤的每个角落洗干净);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要勤晒衣被;

?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多(尤其小朋友多)、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果一定要去这些公共场所,那么尽量避免接触公共设施(尤其各种滑滑梯、摇摇车等各种小朋友都玩过的玩具),接触后注意洗手。

?还有,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这个也很重要。

?疾病流行期可每天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可参考上述图片),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另外,目前已经有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到医院或社区接种。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1)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

2)孩子的唾液、鼻涕、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后丢入厕所(尿片要包好然后用塑料袋装好再丢弃);如果孩子用的是便盆,要消毒便盆;

3)接触孩子前、后,给孩子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鼻涕、痰液、口水后都要洗手;

4)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

5)家里要勤开窗通风;

6)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让老师注意观察其他孩子的情况,并注意幼儿园一些物品的消毒;

7)不要着急让孩子返幼儿园或去公共场所,要在全部症状消失1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不少于2周——病毒从口腔分泌物中排出可长达2周,所以即使孩子已经在恢复期,我们也建议隔离至2周再考虑接触人群);

8)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家里有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孩子,每天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1)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min后使用。食饮具每天煮沸消毒20min或用二星级消毒碗柜消毒,也可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患儿的衣服、被褥要单独清洗,阳光下暴晒或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或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患儿所用毛巾、擦手巾、刷牙具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min。

3)污染的玩具、桌椅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或擦拭或喷洒消毒,不方便清洗或擦拭的(比如书籍),可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可购买居家便携式紫外线灯);

4)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溴)mg/L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作用15min。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溴)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min,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5)孩子的鼻涕、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6)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分钟。

7)患儿使用后的便盆、便池、坐便器先投入50g漂白粉,作用60min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液喷雾、擦拭消毒,作用15min。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清洗,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参考资料

1、胡亚美等,诸福棠实用新生儿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社兰(摘译),WHO手足口病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应对指南摘译第一部分流行病学,疾病监测,,27(12):-1-21。

3、刘社兰(摘译),WHO手足口病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应对指南第二部分病毒学,疾病监测,,28(1):83-84。

4、刘社兰(摘译),WHO手足口病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应对指南第三部分实验室诊断,,28(2):-。

5、刘社兰(摘译),WHO手足口病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应对指南第四部分EV71的致病机制,,28(3):-。

6、刘社兰(摘译),WHO手足口病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应对指南第五部分临床特征及病例管理,,28(9):-。

7、余昭,刘社兰(摘译),WHO手足口病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应对指南摘译第六部分预防与控制,,28(11):-。

8、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

9、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版)》。

10、卫生部《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11、卫生部《肠道病毒消毒方法》。

12、UPTODATE.

13、RobertM.KliegmanMD等,NelsonTEXTBOOKofPEDIATRICSEDITION20(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byjj/1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