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日看了一些中医门路类书,对中医又有了新的理解,有些人对中医有误解,有些人盲从,有些人诋毁------什么是中医呢,中医怎么发展如何造福人类,一系列问题又从脑间闪过。医卜星相值得研究,脚踏实地研究才是正路,用疗效强化信念,我始终还是坚持现代医学的辨病与传统医学的辩证结合之路,相信这是正确地路,也是实际的路,信念和实事求是很重要。一经验效如桴鼓的病例与大家分享。
患者,男,38岁,双下肢无力伴疼痛2d就诊。
查体:体温:36.4°C,呼吸:20次/分,脉搏:85次/分,血压:/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居中,活动自如,无眼睑下垂,视力及视野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伸舌居中,饮水无呛咳,咽反射存在,颈软,双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Ⅲ-级,右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Ⅲ+级,双侧股四头肌、腓肠肌压痛明显,肌张力正常,浅感觉及深感觉正常,无异常运动,腱反射(+),双侧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未引出,共济运动无法配合检查。中医四诊:面色淡黄,乏力,全身酸痛,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滑。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未见异常;头颅CT示脑实质未见异常;化验检查:白细胞:6×/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1.9%,淋巴细胞百分比:36.3%,血红蛋白浓度:g/l,谷丙转苷酶:iu/l,谷草转苷酶:50.5iu/l,乳酸脱氢酶:iu/l肌酸激酶:iu/l,α羟丁酸脱氢酶:u/l。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根据上述检查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寒湿阻滞证。
越古老的越值得珍藏
中药处方:羌活、荆芥、防风、细辛、川芎、白芷、清半夏、苍术、陈皮、茯苓、,白术、黄芩、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4d后复诊,双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右下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侧股四头肌、腓肠肌压痛减轻,肌张力正常,复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谷丙转苷酶:71iu/l,谷草转苷酶:32iu/l,乳酸脱氢酶:iu/l肌酸激酶:iu/l,α羟丁酸脱氢酶:u/l。中医四诊:面色淡黄,无乏力、酸痛不适,舌质淡,苔淡白,脉滑,尺脉沉,中药方剂在一诊基础上去羌活、细辛、板蓝根、蒲公英,加杜仲、熟地、仙灵脾。4d后复诊不适症状消失,复查肌酸肌酶恢复正常,继续守方,继服6剂,3月后随访无复发。
生命的复杂性需要多维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特发性肌病的一种,可以引起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改变,临床中可见对称性四肢近端、咽肌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病理提示骨骼肌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改变。发病率为(0.1-0.9)/10万,现代医学治疗上多用糖皮质激素,或采用中西医协同治疗,疗效不统一,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时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以前多有中医药治疗PM的报道,但证型单一,认识机理尚不相同。临床中诊断是关键,辩证是疗效的基础,时相是腾跃的支点。
欢迎志同道合者交流共勉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得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北京军区中医康复与理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熟练应用针灸、中药、针刀等提高治病疗效,提倡“中西互补,针药结合,内外兼治”,主张“个体化中西医调治结合蚕食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擅长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脾胃病、失眠、脑血管病、颈肩腰腿痛、腱鞘炎等疾病的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