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灸调理鼻炎

    

鼻炎是一个很痛苦的慢性疾病,在南方广东,有很多人会患上这个鼻炎。笔者也曾是一个鼻炎患者,深受鼻炎的折磨。每到秋冬节就会复发,那个鼻涕会一直不停的流下来,还伴随着打喷嚏,鼻塞。最痛苦的就是鼻塞,两个鼻腔会出现交替性的鼻塞现象,那感觉就是被一个棉花塞子塞上一样,无法呼吸,痛苦至极。后来找遍了很多方法,有一次偶然在网上看到跑步能治疗鼻炎,于是乎每天早上起来就跑步,大大小小的马拉松也跑了不下五六个,那几年每年都会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当时体质是好了很多,冬天也不怎么复发了,关键是鼻子不塞了。可是我发现有一天在跑步回到家的时候,感冒了,且还很严重,这不,鼻炎又开始复发了。因此我在想难道运动不能彻底解决鼻炎吗?因为之前治疗鼻炎去花了不少的药,那个中成药是一盒一盒的吃,都成了药罐子了,钱花了,但鼻炎该复发还是复发。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这个鼻炎是怎么一回事。

一从中医角度看鼻炎

  

首先从五脏六腑来看,肺是属于五脏之一,黄帝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喉为肺户。所以说肺金系统失衡是导致鼻炎产生的根本原因。鼻子要呼吸气体,而肺主气,司呼吸。肺气的强弱也影响着鼻子的呼吸功能。中医典籍《诸病源候论》鼻病诸侯凡十一论,肺主气,其经手太阴之脉也,其气通鼻。若肺脏调和,则鼻气通利,而知臭香。若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说明鼻炎是由肺脏失去调和而引起的。中医一般称鼻炎为鼻鼽,鼻窒。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去调和,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此病往往是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伤津而痰浊阻塞肺窍。因此五脏六腑是失衡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三脏之虚损。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肺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于肾,二者互相影响。正气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正气足则抵抗力足。补充阳气就是补正气,祛百邪。过敏反应是人体防御系统对外来邪气的抵抗。主要病因是有哪些呢?

⑴风寒侵肺型

风寒侵肺型可以说是肺阳虚的表现,风寒外侵皮毛,内伤于肺,可出现鼻塞,流清嚏,多见于伤风鼻塞等症中。

⑵风热犯肺型

多因风寒犯肺化热,或风热侵犯肺系,肺的宣降功能失去主导,邪气侵袭鼻窍所致。常见于鼻疮,风热鼻塞等病症中。

⑶火热上蒸型

火热上蒸导致的鼻病,以肺热雍盛,胃热炽盛,胆腑湿热,脾胃湿热,肺脾郁热化火为多见。肺热雍盛导致肺经素有郁热,或以风热或风寒化热,以致鼻塞,鼻气热鼻涕黄。胃热熏鼻,胃腑素有积热,或因外感热邪入里,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藩,循经上灼肺窍,出现鼻塞,鼻涕黄浊等。

⑷脏腑虚损型

脏腑虚损导致的鼻病,多因肺脏虚损,脾胃虚弱,肾元亏损。以致鼻窍失养,或阴虚鼻窍失濡。继而让鼻窍受邪毒侵袭或邪毒滞留而导致鼻炎的产生。肺寒,肺气虚,肺阴虚均可导致鼻炎发生,这个是虚证鼻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若肺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顾,容易感受邪毒侵袭,或患感冒,或导致鼻孔堵塞不通。脾胃虚弱,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虚则清阳不升,湿浊邪毒容易滞留鼻窍。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土不生金,又可出现鼻塞,鼻窦炎等,饥饱失调,劳倦思虑过度,均可导致损伤脾胃导致鼻失衡的发生。肾元亏虚。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大病缠绵不愈或患病都可以耗伤元阳元阴,导致鼻病的发生。若肾水不足,肺金失养,阴液不能上乘,鼻窍失与濡养,或以邪毒侵袭腐灼肌肤,可致鼻塞,鼻内干燥,鼻气腥重,鼻粘膜萎缩等,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阳虚阳亢,则见鼻部出血症。

二鼻炎有什么危害的地方?

  

之前有鼻炎的时候,两个鼻腔被鼻粘膜肿胀导致的血管扩张而堵塞,晚上睡觉非常难受。

⑴影响呼吸功能鼻炎会让鼻粘膜肿胀,导致鼻孔出现阻塞,影响鼻子正常的呼吸作用,让呼吸不顺畅。鼻炎会导致两侧的鼻子出现交替性的鼻塞,有时也会导致两个鼻孔堵塞。

⑵影响嗅觉功能鼻炎发生后,鼻子的嗅觉就会下降,不仅无法感受香味,而且也不容易察觉危险的气味。

⑶影响食欲鼻炎影响人的嗅觉,而人的嗅觉往往直接关系到人的食欲,所以患有鼻炎的人往往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问题。

⑷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鼻子是人体的一道重要安全防线,鼻粘膜可以有效地阻止空气中的灰尘和病菌进入人体,而鼻炎会破坏鼻黏膜的正常功能。鼻炎患者容易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昏等症状,而这些都让人处于一种痛苦的情绪中,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鼻炎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起咽炎、气管炎等方面的病症,所以鼻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三调理鼻炎有哪些方法

  

1

西医调理的方法

  

⑴病因的治疗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窦炎、临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⑵局部治疗

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慢性鼻炎首选用药,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并最终产生减充血效果。根据需要可较长时间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好。

鼻腔清洗鼻内分泌物较多或较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我买过一个生理盐水瓶用来冲下鼻腔,效果还不错,用完之后通气很多。

鼻内用减充血剂可选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连续应用不宜超过7天。若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长期应用0.5%~1%麻黄碱滴鼻液可损害鼻黏膜纤毛结构,应尽量避免。若不得不使用,应少量间断使用。禁用滴鼻净,因已证实其可引起药物性鼻炎。比如之前在市面上很火的youbi,优鼻冲洗剂,尽量不要用这种外用药,会使鼻子有耐药性,如果停了一段时间,鼻塞会更严重。

其他治疗包括封闭疗法、针刺疗法等,已很少应用。

2

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调理的方法主要有针灸,艾灸,药物,推拿等疗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食疗和药疗。食疗有肉桂,百合,小茴香,紫苏等食疗。药物疗法主要是中医的经方疗法,其中玉屏风散,增液丸等。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主要是针对肺功能失衡引起的鼻炎,用艾条温煦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的经络穴位。艾灸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疗法,艾灸有温阳固脱,升阳举陷,温经散寒,温通经络等功效。

四艾灸调理鼻炎

  

1

灸法对肺功能的影响

艾灸天突,膻中,肺俞和定喘等穴疗法,患者深呼吸吸气量加快,一秒,二秒和三秒用力呼气,能明细改善肺功能通气功能。现代研究认为:中医虚证多表现为Camp,cgmp水平的消长,导致A/G比值的改变,肺气虚哮喘患者还具有肺通气能力的异常。灸大椎诸穴,可以温阳散寒,调动人体之真气;所敷药物亦具有温补肺肾之功效。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明细提高,cgmp下降,特别是camp在原有水平上明细增长,其增长率与3h-tar增长率呈密切正相关,反映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机制得到增强,使以上异常特征发生逆转。调节环核苷酸水平。

2

古代灸疗鼻炎

  

《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涕出不止,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鼻病:鼻中壅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白肉际宛宛中。囟会穴主鼻塞不闻香气,日灸二七至七百壮,初灸时痛,五十壮已去不痛,七百壮还痛即止。至四百壮渐觉鼻轻。

《针灸资生经》卷六·鼻涕出:若鼻涕多,宜灸囟会、前顶,大人、小儿之病初无以异焉耳。

《世医得效方》卷十·鼻病:灸法:囟会在鼻心直上入发际二寸,再容豆是穴,灸七壮。又灸通天,在囟会上一寸两旁各一寸,灸七壮,左臭灸左,右臭灸右,俱臭俱灸。曾用此法灸数人,皆于鼻中去臭积一块如朽骨,臭不可言,去此痊愈。上一寸,两旁各一寸灸七壮。左臭灸左,右臭灸右,俱臭俱灸。

《景岳全书》上卷·杂症谟:通天,灸七壮,灸后鼻出鼻积方愈人中、风府、百会、风池、大椎、曲差、合谷,并治鼻流臭秽。

《类经图翼》十一卷·诸证灸法要穴:鼻渊,上星、曲差、印堂、风门、合谷。

《神灸经纶》卷三·首部证治:鼻渊,上星、曲差、风门、合谷。

《灸法秘传》胆移热于脑,脑漏黄浊之水,由鼻而出,甚则腥秽,亦有鼻塞不闻香臭者,均宜灸上星穴可也。

3

艾灸鼻炎的要穴

  

以下穴位均采用艾条灸的方式来进行施灸。

命门,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这个用艾条灸15分钟。

关元,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艾灸时应该找准穴位,取它的阿是穴,艾灸15分钟左右。

中府,经穴名。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灸10到15分钟

中府,经穴名。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灸5—10分钟。

太渊,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艾灸5-10分钟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灸10分钟。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艾灸5分钟。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有引火归元的作用,本穴配合涌泉有收工的作用。

涌泉,经穴名。在足底。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跖屈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灵枢经?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引火归元穴,艾灸10-15分钟。

五根治鼻炎的方法

  

上面讲的是用艾灸调理鼻炎的方法,其实如果想要根治鼻炎的话,还要从根上去调理。鼻炎的根,就是七情六欲,五劳七伤这些因素。我分析了下我的鼻炎,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脏腑原因导致的,因为年轻的时候有sy的习惯,导致肾气大量流失,肾精不足,则会子盗母气,影响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的功能,肺气不肃降,则会导致鼻腔无法正常呼吸,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所以肺功能正常与否是影响鼻炎的很大因素。肾主纳气,肾与人的吸气功能有极大关系,有些年老患者久病伤肾,多有纳气的困难。其实治疗鼻炎主要还是在肺脾肾三个脏腑上调理,生活上注意不要伤及肾,就是夫妻性生活方面要有节制,不可纵欲,晚上要11点之前入睡,早起锻炼身体,心情保持愉快,勿忧虑过度,还有就是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不要吃生冷寒凉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

1

怨恨恼怒烦对五脏的影响

  

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恼伤肺,还有就是悲伤也会导致肺的问题。肺在儒家五常里面讲的是义,义就是响亮金,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情。讲义气,讲义气其实就是增强我们肺的功能。忧愁会伤肺,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死于肺部的疾病,因为她整天都是忧伤,哭哭啼啼的,这是伤了她的肺经。

2

仁义礼智信增加人体的正气

  

儒家五常为什么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呢?因为仁义礼智信对应的是我们的肝心脾肺肾,仁心生肝气,义生肺金,礼能增强心气,智能生肾水,信是增强我们的脾土功能。好杀生者为不仁,不仁则伤肝,仁慈不杀生则生肝气,能濡养肝血。因此要多行善放生,能增强和补充我们的内在能量。

3

三阳开泰

  

动能生阳,运动等体育锻炼都能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晨起站桩或者做八段锦锻炼我们的心性。善能生阳,善就是做功德,做好事,帮助别人会快乐,快乐就不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能生肺金,补肺气。喜能生阳,经常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情绪,没有怨恨恼怒烦,我们的五脏自然能阴阳平衡,远离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byjj/1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