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了解猪的健康和疾病(三)
往期回顾:
第二集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简介
第三集了解猪的健康和疾病(一)
第三集了解猪的健康和疾病(二)
(五)人员、防护靴和防护服多年来,人在疾病的机械性传播途径中所起的作用已引发很大的争议。实际上,一些对进场人员设立的严厉限制措施(如在进入猪场之前7d不得接触其他猪),可能意味着人可能会携带猪源病原体。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对家猪场15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确定自建场以来这些猪场中猪的健康水平变化情况(表16和表17)。这些变化与不同猪场所采用的各种针对进场人员的预防性限制措施有关。有趣的是,在41家要求进场人员在进场前需一个无接触猪史的猪场中,除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外,共计发生了27次疾病,且仅一家猪场未暴发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然而,这些猪场中20家发病场暴发起因是肺炎支原体,而我们已知支原体肺炎是通过支原体携带猪或经空气传播的。因此,提供防护靴和防护服是疾病控制的重要标准。
1对人员进出管理的建议●除非穿上由猪场提供的防护靴和防护服,否则外来人员无论何时都不能进入猪场。
●外来人员应在进入猪场时淋浴,包括冲洗头发,并更换所有衣物。建议淋浴3min。
●猪场的鞋子应存放在淋浴区外。
●在访问SPF猪场时,必须执行一个与猪无接触史的隔离期(隔离期为1~3d)。
●猪场防护服不得在猪场外使用。
●进入猪场时,防护靴必须经过放入消毒水的足浴池内浸泡消毒,且足浴池应该得到正确的维护和使用能快速起效的消毒剂。
●已经与其他猪接触过的设备禁止进入猪场。除非经过清洗、消毒和/或熏蒸,且前后使用时间至少间隔7d。
●工作人员不得同时拥有其他猪场,也不能访问其他猪场。
●工作人员不得住在其他猪场中。
●工作人员不能前往肉品销售市场或屠宰厂。
●猪肉产品不得带入猪场。
●人用所有食物应在远离猪舍的指定区域内食用。
●人用食物不能存贮在存放猪场药物的冰柜中。
●用餐前后(为了控制人畜共患疾病)和如厕后必须要洗手。
对于一个健康水平较高的商品猪场来说,最低的要求是来访人员来访的当日无接触猪史、进场淋浴及更换场内的防护服和防护靴。淋浴的必要性通常受到质疑。淋浴是为了遵守纪律,增强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习惯,并迫使访问人员彻底更换衣服。它还可以消除猪因接触受污染灰尘而受到感染的机会。淋浴房必须保持清洁和温暖,否则访问人员不愿意使用淋浴。对于育种金字塔顶端的核心猪场,外来人员应遵守24~48h无接触猪史的隔离期。这个规定也往往受到质疑。事实上探讨一个科学案例正确与否实际上很难,但在多个案例中兽医连续参观了多个猪场后来发生了FMD,同时至少有一个案例明确表明养猪经理将TGE病毒带回场内。至少隔离一晚、进行一次淋浴和更换一次衣服的最低要求可能足以防范疫情的发生,强烈建议所有猪场为每一位来访者提供防护靴和防护服。多年来的田间试验表明,假如这些预防措施得到执行,人类就会很少引发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支原体肺炎和呼吸道综合征(PRCV)的高发生率反映了这些疾病具有风媒传播的特性——以上预防措施无法阻止它们的传播。链球菌脑膜炎也可通过苍蝇、引进的带病猪和人进行传播。人同样也有可能把流感病毒带进猪群。(六)其他动物1鸟类四种明确可通过鸟类传播的猪病为禽结核病、TGE、猪丹毒和沙门氏菌病不过其他传染性病原如PRRSV很可能会经鸟类的爪子携带,或经消化道进入鸟的粪便。
鸟类光临猪场主要发生冬季、晚秋或早春,目的是采食猪饲料。可以想像出它们爪上携带的传染性病原体可能会污染饲料。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粪便会污染饲料、地板,有时会污染存贮的垫料,如稻草或刨木花。在温暖的天气中,猪舍的一侧或多侧通常是敞开的。防鸟措施包括大量采用防鸟网,然而尽管这可以降低鸟类传播疾病的风险,但这一方法通常不被猪场采用。安装防鸟网往往被认为仅在防止饲料浪费上具有成本效益。在极端气候下,猪舍通常采用全封闭方式,因此来自鸟类的感染风险得到大幅度的减少。即使如此,鸟类仍有可能在存贮或散落的饲料上或在猪舍外存贮的垫料上排便,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人的脚、垫料或饲料被带入猪场。给料斗加盖可以减少鸟粪污染猪饲料的概率。
在很多国家,最危险的鸟类是椋鸟。它们往往会成群结队地在半径30km的区域内飞行,一天之内可光临多家不同的猪场。在一项研究中,据估计约30%的新发TGE疫情由椋鸟引起。如果椋鸟在一个暴发急性TGE的猪场采食,它们摄入TGE病毒变得轻而易举,并可在36h内通过粪便排出病毒。海鸥也与英国国内TGE的传播有关。另外,已有报道称PRRSV可在鸭体内增殖。
患有禽结核的鸟类会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的分枝杆菌,猪摄入受其粪便污染的饲料后,会引起颈部和肠系膜淋巴结典型的结节性病变,从而导致在屠宰时胴体的头颈部报废。但是有时某些猪场会长期出现胴体头颈的高报废率,在某些情况下添置防鸟设施和清除所有存贮的垫料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必须记住的是禽支原体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细菌,它包括多种不同的变异株,其中一些变异株很容易在腐生植物上增殖(猪体外),如一些菌株可在用作垫料的泥煤或水槽中增殖。
鸟类有时候被诟病为猪丹毒疫情暴发的元凶。它们会受到红斑丹毒丝菌的感染,随后经粪便排出此病菌。然而,大多数猪丹毒疫情源自猪群本身。红斑丹毒丝菌长期以亚临床的方式寄居在猪的扁桃体中,并在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在如应激等不明原因的影响下,带菌个体有可能会表现出临床症状,随后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的强毒力病菌。
沙门氏菌也可经鸟类携带并通过其粪便排出,但鸟类携带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并不会对猪造成伤害。然而,它们可能会提高抗体滴度,使屠宰厂在监控方面变得复杂。高传染性病原体如FMDV可能通过鸟类的双足发生短暂的机械性传播,但尚无有力证据表明这种方式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海鸥可能会接触受猪产品污染的东西而成为带菌者进入猪场,如来自垃圾堆的猪肉包装袋(如果垃圾场就在猪场附近,风也可能把此类物品吹进猪场)。
2大鼠和小鼠鼠可能会携带哪种猪病?研究表明,猪痢疾短螺旋体——引发猪痢疾的病原体可能会感染小鼠,并存在于猪场的鼠群中。从受感染猪场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猪痢疾短螺旋体证实对猪有致病性。这或许是有些猪场在使用健康种猪群重新组群后或采用地毯式药物治疗进行根除后猪场仍暴发猪痢疾的一种解释。虽然经试验方式可使大鼠感染猪痢疾短螺旋体,但据认为它们在猪场疾病传播中并不起任何作用。
大鼠是脑心肌炎病毒(ECMV)的天然宿主,在美国与所谓的SMEDI(死产、木乃伊胎儿、胚胎死亡、不育症)有关。通常认为猪暴发SMDI疫情与大鼠在当地局部地区大规模繁殖有关。在一些国家,脑心肌炎病毒(ECMV)可引起猪和其他动物(如动物园的动物)的心肌炎并造成突然死亡。在古巴,此病被认为是猪的重要疾病,已引起猿、豪猪和牛的死亡。
大鼠和小鼠还可携带和排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他可感染猪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和皮癣菌,如可引起猪轮癣的须疮癣菌。大鼠似乎对传染性胸膜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2型具有抵抗力。大鼠能够试验性地感染大剂量的猪链球菌2型,但无证据表明在田间水平上它能够携带此病菌。
家鼠生活在猪场中,且通常不会在各猪场间活动。田鼠可能会进行短距离的活动,但在猪病的传播中不可能有很大的作用。大鼠的活动范围则灵活多变,单只大鼠一夜间往往能跑1~2km。然而,它们在猪场间的活动取决于其在猪场建筑物内寄居鼠群中复杂的社会关系。大鼠和小鼠可能会在猪场之间被车辆不经意地携带,如饲料卡车。大鼠、小鼠和其他啮齿动物也可能会携带许多可感染猪的螺旋体。
3蝇类蝇类在猪场很常见,它们可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如死猪、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粪便。蝇类在微风天气往往可在猪场间飞行2~3km,特别是在夏天,并被风向所带来的更远距离的微弱气味所吸引。常见的家蝇采食受猪链球菌2型污染的污物后,家蝇体内的细菌可存活长达5d,家蝇随后会污染其采食的任何东西。家蝇在采食前通常会把胃内容物和酶吐在食物上,随后进行吮吸。厩螫蝇也被证实可携带其他传染性病原体,包括可引起猪痢疾的猪痢疾螺旋体和PRRSV。认为家蝇能携带比研究所得和所报道的传染病更多的疾病看似是合理的。然而,我们应该谨慎作出以下结论:即因为苍蝇可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必定在这些疾病的传播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蝇类所携带病原体的剂量可能是极小的,且在某些情况下,如猪痢疾螺旋体,可能低于该病原体在猪群中引发感染所需要的剂量。临床观察发现,蝇类在分娩舍疫情发生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如仔猪多脂猪病。蚊虫在PRRSV的传播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体外寄生虫疥螨、虱、蜱都可能是某些传染性病原体的携带者,并是ASF、日本脑炎和支原体(地方性)肺炎等疾病的机械传媒或非直接的宿主。
5家养/农场饲养的动物猪群靠近其他农场饲养的动物(如家禽),或在猪群中饲养犬和猫会有哪些风险?在那些无FMD流行的国家,这种风险事实上似乎是很低的。理论上猪可以从牛身上感染沙门氏菌,从牛和羊群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从牛、羊和鹿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从家禽身上感染丹毒杆菌,以及可以从牛、绵羊、山羊和马身上感染链球菌(各种血清型)。实际上,假如这些动物在地理位置上彼此分开,那么这类风险几乎不存在。然而,由此类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有时会在无明确原因的情况下暴发,传染源可能是其他动物。奥耶斯基氏病/伪狂犬病毒(AD/PRV)可在不同物种之间交叉感染,但对猪来说该病暴发的风险真好相反,即从猪传播给牛和犬。
犬在食用了被TGEV污染的病死猪等污染物(如死亡的仔猪)后,排毒时间长达14d。邻近猪场发生TGE疫情显然是一个风险,但农场饲养的犬通常不会远距离游荡,所以TGE在相邻猪场间的传播有其他很多种途径,其中犬作为常见传播途径的重要性可能性很小。研究表明,农场饲养的犬也可携带猪痢疾螺旋菌,但难以评估它们是否在猪痢疾的传播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布拉迪斯拉犬可通过尿液向外排毒。如果将犬作为猪场有效的守护者,那么犬能保证闲杂人员和其他动物无法进入猪场的好处应远超过其传播TGE、猪痢疾或细螺旋体病的风险。对于有CSF/GC、AF和FMD疫情发生的地区,养猪生产者应将犬加倍看护,因为存在犬会把骨头带进猪场的危险。
人们并不认同猪场中的猫具有传播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的潜在风险;相反,丹麦很多SPF猪场通常靠饲养猫来控制大鼠和小鼠。如果猫一旦离开猪场或迷路,一旦回场将会被杀死,或禁止其回来。这正是为什么丹麦许多大型SPF猪场不常暴发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AR)的原因。弓形虫病是一种经猫科动物传播的恶性传染病,并有逐步发展成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6其他野生动植物胞内劳森氏菌已被确认为猪增生性回肠炎的病因,实验研究证实它可感染马、仓鼠、小鼠、雪貂和兔子等动物。因此,这种病原体可在多物种间传播,因此毫不奇怪该病有时可以在许多保护措施到位且高度健康的猪群中暴发。
野生动物可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多种血清型,但大多数血清型通常对猪并不致病。个别猪可能会从大鼠感染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区,猪的一个主要致病性血清型是由刺猬也有可能小鼠和大鼠排出的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然而,存在于一个国家的野生动物体内会感染猪的其他血清型,到了另一个国家可能并不致病。存在于丹麦和法国野兔中的布鲁氏菌可以传播给野外养殖的猪群。
肺结核也可在野生动物和室外养殖的猪群之间进行传播。
(七)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垫料不管是室外饲养的猪群还是室内养殖的猪群,水都是它们重要的疾病传播媒介。在室外饲养的情况下,由母猪的粪便和尿液混和的粪浆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成活创造了潜在重要的媒介。大鼠和其他野生动物携带的螺旋体可污染水流,并通过饮水感染猪群。饲料可能会受到来自寄生虫或鸟类排泄物中的沙门氏菌污染,或者饲料的原料成分可能在源头就受到了污染。能够经食物和水传播的病原体包括FMDV、ASFV、CSFV、大肠杆菌、丹毒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细螺旋体。丹毒杆菌可由受丹毒杆菌污染的鱼场水源进行传播。
如果使用垫料,要确保垫料免受其他猪的污染。
待续《猪群健康管理》发布汇总
《猪群健康管理》——猪场兽医行医手册
第1集——《猪群健康管理》总体介绍
第2集——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简介(一)
第2集——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简介(二)第2集——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简介(三)
第2集——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简介(四)
第3集——了解猪的健康和疾病(一)
第3集——了解猪的健康和疾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