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DID),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既包括正常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超量、超时,误服或错用等不正确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今天学习一下药源性咳嗽。
有文献报道现已发现的有多种药物可以引起肺部损伤,如药物性肺炎、药物性哮喘、药物性肺水肿、药物性肺间质病变、药物性呼吸衰竭等,大部分的药物性肺损伤都会伴有咳嗽的发生,这大概就是药源性咳嗽。引起药源性咳嗽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药物的毒性反应: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沉着,引起弥漫性损害;或与致敏淋巴细胞反应,引起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产生肺组织损害。肺泡受损伤的同时,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沉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肺组织结构的改变。临床早期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的特点,晚期常发生肺间质纤维化。
药物在肺组织的高浓度摄取和活性代谢产物在肺部聚积导致的肺局部毒性反应;这种类型的肺损害常与患者长期使用该药物有关,如使用呋喃妥因治疗超过6个月,肺中毒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或与使用药物的总剂量过大有关,如博来霉素总剂量超过mg时,肺损伤的发生率13%,剂量超过mg时、发生率可达17%。
2、药物在肺部的急、慢性过敏反应:这多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作为载体的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激活肺泡巨噬细胞,急性期表现为肉牙肿性间质肺炎,累及细支气管,慢性期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发展为肺气肿和蜂窝肺。病变部位主要为嗜酸粒细胞浸润。
这种类型的肺损害个体差异大,常与药理作用、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无关,可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大多发生在7~10d。这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呋喃妥因等抗菌药及甲氨蝶呤、氯丙嗪等药。
3、药物引起炎性介质在肺部蓄积导致的咳嗽,如ACEI可促使激肽类蓄积而引起咳嗽。
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常同时存在于一种药物的发病机制中,引起肺炎、肺间质病变、肺水肿等肺损害。
参考文献得知常见引起药源性咳嗽的药物约13类,就引起药源性咳嗽的各类药物分别进行详细叙述: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无痰性干咳是ACEI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西方报导发生率约6%-12%,东方女性、不吸烟者、老年人发生率更高。
机制:可能与ACEI使缓激肽、P物质、前列腺素等在肺组织内蓄积有关。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等。AT1受体阻断药,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ACEI,也有发生的可能,如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等。
2、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丙吡胺等
胺碘酮:个别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长期应用必须监测肺功能、进行肺部X光检查和定期监测血清T3、T4.
普鲁卡因酰胺:过敏反应较常见,如皮疹、药物热、白细胞减少、肌痛等。药理学未提及肺损伤,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
丙吡胺:药理学未提及。
3、降压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
本类药物为磺胺类,与磺胺类有交叉过敏反应,与磺胺类有交叉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皮炎(包括光敏性皮炎)等,偶见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坏死性胰腺炎。
4、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
非选择型β受体阻断剂(阻断β2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有阻断作用,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道阻力增加。此作用对正常人影响不大,但对支气管哮喘者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急性发作。
5、抗菌药,如呋喃妥因、磺胺类、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喹酮等,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
对氨基水杨酸也可以引起咳嗽。其肺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肺炎,多发生在用药后3周后,刺激性咳嗽明显,可伴有发热、流涕、流泪、喘息,血嗜酸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X线胸片表现为肺泡炎和胸腔积液。停药后症状可缓解,根据以上特点可以与肺结合引起的咳嗽区别。可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
6、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如细胞毒药(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等)、烷化剂(马利兰、环磷酰胺、卡氮芥等)、长春花碱、抗代谢类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硫唑嘌呤),大多可引起肺损伤。
博来霉素是化疗药物中较易引发肺损伤的药物之一,肺损伤也是博来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死亡率为1%~2%。
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常伴有发热,肺功能失常;病理主要表现为局灶或弥慢性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发生不良反应的易感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年龄超过70岁、合并放射治疗及吸入高剂量的氧气。博来霉素引起的肺毒性常在停药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可以结合病史、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即表现为弥漫性细胞损害、间质性肺炎和间质性纤维化、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出现异常。
7、抗凝血药,如肝素(过敏反应)、华法林等
8、麻醉药,如利多卡因等,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低血压及血管性水肿等。芬太尼:静脉给药剂量过高可出现呼吸抑制和延迟性呼吸抑制。
9、金制剂:可引起间质性肺炎
10、抗过敏药,如色甘酸钠,偶见的副作用是咳嗽,口干,咽部刺激感和轻度一过性支气管痉挛。
11、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可能与其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肺炎有关
12、抗精神失常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阿米替林等可能是一种过敏反应。一般在停药或减少药量后咳嗽可以减轻或消失,症状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13、中药制剂,如万年青、乌龙散等
由于药源性咳嗽可以由多种药物引起,且表现无典型特征,早期难以发现。临床医生可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及既往史,及影像学检查、生化检验及病理学检查,发现可能引起咳嗽的药物。停药后咳嗽减轻或消失,再次用药后咳嗽重新出现可提示药源性咳嗽。一般在停药或减少药量后,咳嗽可以减轻,症状重者可予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临床医师应及时对药物引起的咳嗽进行识别和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师应及时对药物引起的咳嗽进行识别和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仅供参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