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因素引发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多因素引发种植体周围疾病

巴西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为54%;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因素包括牙龈指数(GI)10%、多于2颗种植体、服用药物。该论文8月24日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OralImplantsRes)杂志。

该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例口内有种植体的患者。研究人员采用蒙贝利(Mombelli)提出的标准,通过临床和影像检查来评估种植体周围组织。采用下列方法分析种植体周围炎与变量间的关系(社会经济情况、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牙周情况):双变量分析卡方检验、费舍尔精确检验和多元逻辑回归。显著性水平设置为5%。

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患病率分别为54%和28%。上述患者几乎都有未经治疗的牙周疾病(93%)。双变量分析显示种植体周围疾病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男性)、用药、系统性疾病、种植体数量、可见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多元逻辑回归显示,用药[校正后患病率(PRadj)=1.23;95%可信区间(CI):1.04~1.46;P=0.]、有2颗及以上种植体(PRadj=1.22;95%CI:1.02~1.46;P=0.)和牙龈出血指数>10%(PRadj=1.22;95%CI:1.03~1.44;P=0.)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索超编译)

口服抗凝治疗患者

SLActive或SLA种植体均可

塞尔维亚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对于正在使用抗凝血剂的患者,使用活性亲水大颗粒酸蚀喷砂(SLActive)与疏水性的大颗粒酸蚀喷砂(SLA)表面处理的钛锆合金小直径种植体,均可获得和维持充足的骨结合。口服抗凝治疗(OAT)似乎对骨愈合有一定影响,或导致术后3个月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SQ)低于基准值,但未显著降低种植体稳定性。该论文8月18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OralImplantsRes)杂志。

研究人员采用左右半口对照设计,在2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口中,共植入40枚SLActive种植体与40枚SLA种植体。在术后3个月时通过共振频率测量法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在术后1年评估种植体的存留率与成功率。

结果显示,术后1年,种植体全部成功存留。与基准值相比,SLActive种植体术后1周的ISQ与SLA种植体术后3周的ISQ均有显著下降(P均小于0.05)。两组种植体在术后第3周的ISQ也均显著低于术后第2周(P<0.05)。在研究过程中的各时间点,两组种植体间的ISQ均无显著差异(P=0.)。(耿辰编译)

颌关节盘位置不同

翼外肌附着类型或有不同

波兰一项研究显示,结论特定类型的翼外肌附着的嵌入方式,与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置相关。该论文8月10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放射学》(DentomaxillofacRadiol)杂志。

研究者对年龄范围在14-60岁之间的例(例女性、43例男性)患者进行颞下颌关节牙尖交错位和开口位的磁共振扫描。在若干牙尖交错位和开口位的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的磁共振断层上,对关节盘位置进行评估。采用Z检验与卡方检验翼外肌附着类型与关节盘位置的相关性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研究者共发现了3种翼外肌附着类型。在牙尖交错位中,翼外肌附着的类型与关节盘的位置有显著相关性(P<0.01)。翼外肌的附着类型或不会决定关节盘位置的分布情况。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前内移位、关节盘前外移位的肌肉附着类型有差异。在斜矢状位层面的观察结果中,开口位时的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置与部分翼外肌附着类型有显著相关性(P<0.01)。(马若晗编译)

OSAS患儿

MRI或可评估上气道结构

意大利一项系统性综述显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儿童上气道结构方面较为有效,但基于现有证据,多导睡眠图仍是金标准,磁共振成像可靠性需进一步研究验证。该论文8月19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放射学》(DentomaxillofacRadiol)杂志。

研究者检索了考柯兰中心注册对照试验、WEBOFSCIENCE、Scopus和PubMed5个数据库中,发表于年3月31日之前,以英文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对照试验。纳入标准为文献中对15岁以下的受OSAS影响的儿童结合使用磁共振成像和传统多导睡眠图,并对二者进行评估。评估磁共振成像在分析健康儿童和患儿的上气道总容积的有效性。对比磁共振成像在分析同一样本邻近腺体和扁桃体区域断面的上气道、腺体及扁桃体的体积、软组织和上颌骨参数的有效性。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均值差(95%CI)表示。

结果显示,研究者共检索到篇文献,经过筛选过程后共纳入3篇,该3篇文献均被评估为不明确的偏倚风险等级。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用于评估受到OSAS影响的患儿与未受到OSAS影响的儿童患者的上气道总容积的差异时具有有效性(95%CI:-1.05~-0.07)。(马若晗编译)

老年患者

食物摄入受牙列缺损影响

日本一项基于本国人口的研究显示,本国老年人的牙列缺损情况和营养摄入量及食物种类的减少之间,存在年龄相关性。该论文8月21日在线发表于《口腔康复杂志》(JOralRehabil)。

研究人员纳入例基线期年龄为75岁的日本居民。将除第三磨牙外的一对上下咬合的天然牙或修复体(数量范围为0~14)定义功能牙单位,并在基线期口腔检查时,计算受试者的功能牙单位。定义功能牙单位小于或等于5为牙列缺损。在基线期及5年后通过已验证的饮食问卷评估受试者饮食摄入量。使用稳定回归分析法校正潜在混杂的因素后,评估牙列缺损受试者与无牙列缺损受试者间饮食摄入量的差异。

结果显示,共61例(21.3%)受试者为牙列缺损患者。饮食评估参数的平均值(能量、营养成分和食物种类),整体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无牙列缺损受试者相比,牙列缺损患者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钠、钾、钙、维生素A、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和食物种类(蔬菜与肉类)的摄入量有显著降低。(P<0.05)。(张翼飞编译)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第期第02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fbf/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