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预防与了解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近日,气温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不少秋冬季节性幼儿疾病也开始出现。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就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的传染病!人群高度集中地,相互间密切接触,一旦出现传染源,极易引发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一对兄弟,两种疾病都是感染肠道病毒所致。

俩兄弟有一些同源的病原体,所以有一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有可能发展成为手足口病。家长在照顾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的同时,要多观察手足口部位。

和手足口病的症状区别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好发于6岁以下的幼儿。

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与手足口病类似,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型病毒)。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急,患儿突发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出现头痛、腹痛或肌痛。

最典型的症状是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疱疹直径2~4mm大小,呈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破溃,可出现小溃疡。

1.传染途径

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2.主要症状

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3.病程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病程都是5-7天,严重的(多见于<3岁儿童)可能要2周。

家长如何护理幼儿

1.勤测体温

宝宝发热通常是高热,要注意宝宝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多喝凉水

热水会加剧宝宝口腔疼痛,鼓励幼儿多喝凉水,可多次少量给幼儿水。

3.清淡饮食

生病期间,尽量吃容易吞咽的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一点。避免吃硬的、酸的、辣的、烫的食物。

4.减少外出

患病幼儿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若是上学的幼儿要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再去上学。

5.及时就医

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hlzs/13745.html